佛山市丹灶镇横江污水处理厂氨氮修复项目调试案例
亮点:
市政废水生化系统氨氮快速修复增效,5天生化出水达到要求排放。
一、项目概况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污水处理厂为当地市政污水处理厂,其中主要以市政污水为主,周边有一些工业厂,主要为食品加工类废水为主(豆腐、猪血、冻肉、烧腊等)。在2019年11月份之前现场一直都稳定达标,出水氨氮可维持在1mg/L以下,从11月份初开始,有进了一股不明有毒废水进来,主要表现为厌氧池表面出现灰白白膜状,具体有毒物质不明,系统开始氨氮处理效果变差,系统硝化系统直接崩溃,去除率几乎为零。业主方已经尝试过多次接种新的活性污泥,但去除效果依旧不明显,故业主方找到我司希望我司能帮其恢复系统硝化系统,针对该情况,我司成立专项小组,就本项目水质进行多次实验晒选合适菌种,快速恢复系统使出水氨氮达到5mg/L以下。
设计处理量:13000m3/d
备注:系统为一共分为4组期,目前我司主要针对其中的一组4#SBR池进行投菌增效,其每天处理量约3200m³/d。
水质进出水要求指标
表2-1 生化进水水质
项目 |
CODCr |
总磷 |
NH3-N |
T-N |
进水指标 |
≤350 |
≤4 |
≤30 |
≤38 |
调整后处理系统生化段二沉池出水主要水质指标限定值如下:
表2-2 CASS池出水
指标类型 |
CASS池出水 |
氨氮 |
≤5 |
*除pH之外,单位为mg/L
废水系统处理工艺流程
备注:本次主要针对4#SBR池进行调试。
解决方案
我司技术团队根据生化系统的现场情况(包括水质指标情况、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及进水前段工艺运行情况等)以及小试实验结果制定了对应微生物菌剂的投放方案从碧沃丰公司近50种治污菌种库中筛选出针对性的产品:碧沃丰®硝化剂、碧沃丰®除氨氮(粉)、碧沃丰®解毒。并驻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系统进行面调试。
调试结果与分析
碧沃丰于4月15日开始正式调试,16日投下去第一批菌种,以下是现场调试生化组过程照片及投菌前后34天的出水氨氮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变化图:
现场照片:
|
|
菌种扩培 |
激活后菌种投放 |
|
|
调试组SV30 |
污泥镜检 |
|
|
SBR |
厌氧池 |
现场调试期间出水检测数据结果
日期 |
进水氨氮 |
出水氨氮 |
4月14日 |
15.9 |
14 |
4月15日 |
15 |
16.2 |
4月16日 |
16.4 |
16 |
4月17日 |
17.2 |
11.7 |
4月18日 |
18.5 |
7.4 |
4月19日 |
19.84 |
5.8 |
4月20日 |
21 |
2.8 |
4月21日 |
22.4 |
2.4 |
4月22日 |
22.5 |
2.9 |
4月23日 |
12 |
2.9 |
4月24日 |
12 |
2.9 |
4月25日 |
8 |
2.5 |
4月26日 |
12 |
1.6 |
4月27日 |
15 |
3.5 |
4月28日 |
15 |
3.1 |
4月29日 |
16.7 |
3.8 |
4月30日 |
15.9 |
3.6 |
5月1日 |
15.8 |
1.3 |
5月2日 |
16.7 |
0.01 |
5月3日 |
17.3 |
0.1 |
5月4日 |
16.9 |
0.03 |
5月5日 |
16.1 |
0.03 |
5月6日 |
22 |
0.03 |
5月7日 |
21 |
0.19 |
5月8日 |
20 |
0.02 |
5月9日 |
23 |
0.04 |
5月10日 |
26 |
0.03 |
5月11日 |
13.1 |
0.02 |
5月12日 |
6.3 |
0.02 |
5月13日 |
10.5 |
0.07 |
5月14日 |
9.1 |
0.09 |
5月15日 |
7.7 |
1.2 |
5月16日 |
12 |
2.9 |
5月17日 |
6.7 |
0.05 |
备注:黄色为开始投菌阶段,绿色为稳定验收阶段
图一生化进水氨氮变化曲线图
图二 出水氨氮变化曲线图
通过图一可以看出,系统进水氨氮受雨水的影响,波动较大,其中进水氨氮都在约定范围内即≤30mg/L,从图二可以看出,在进场调试前,系统出水氨氮处在崩溃阶段,出水氨氮与进水氨氮接近在14mg/L,说明系统硝化系统基本崩溃。在调试投加碧沃丰高效菌种第5天后,系统出水达标即出水氨氮≤5mg/L。且随着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水量的提升,系统硝化系统一直维持较好,出水可以连续稳定达标,其中出水氨氮最低可降到0.01mg/L。达到合同约定氨氮出水要求即出水在5mg/L以下。
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市政废水由于受来水不明水质中的有毒物质影响,抑制硝化菌的活性,导致系统硝化效果崩溃。通过投加碧沃丰高效菌种,可以很好耐受系统进水水质波动、有毒等抑制物的影响,改善系统氨氮的去除效果,可以将出水氨氮稳定降至1mg/L以下,大大减少了后端深度处理加药成本以及系统氨氮超标风险。